银壶知识
- 我国手工银壶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 银壶煮水喝,颠覆你的认知
- 女人长期戴手工银手镯,对身体有好处还是坏处?
- 戴手工银手镯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手工银手镯的制作过程
- 银手镯戴久了会有灵性吗?银手镯会认主人吗
- 银手镯的寓意是什么?新华村的银手镯多少钱?
- 戴银手镯有什么好处?戴银手镯需要注意什么?
- 银手镯有什么寓意?银手镯选什么图案寓意好
- 银壶新手必须知道的银壶养护方法
- 新华村寸字号的银手镯多少钱一克?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纯银手镯多少钱一克?足银银手镯多少钱一克?手工银手镯多少钱
- 新华村手艺人打造的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绝美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有人问泡茶用银壶好还是铁壶好?
- 为什么手工银壶手艺人不愿意做泡茶小银壶?
- 为什么银壶有这么多颜色?银壶色泽揭秘
- 手工银壶:开壶 养壶 常见问题答疑
- 为什么用“银壶”煮水的人容易长寿
-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
- 银壶、铜壶、铁壶的比较
- 选把银壶来泡茶,银壶应该怎么使用与保养?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中国最贵银壶拍卖TOP10:竟然有九把是日本银壶
- 今年贼便宜的银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发布
-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科学
-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 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色”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技艺
-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坚持手工制作景泰蓝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介绍
- 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
- 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 景泰蓝佳作庆建党百年,珐琅厂精品恭王府开展
- “皇家御用”景泰蓝,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之重礼
- 景泰蓝制作匠人:一门手艺坚守了40年
- 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 非遗工匠——景泰蓝
- 非遗瑰宝景泰蓝的纹样都有哪些涵义
- 景泰蓝秘匣《国色天香》介绍
- 2021新春景泰蓝文化消费体验季来啦
- 风华绝代景泰蓝-景泰蓝价格
- 大厂景泰蓝:从“指尖绝技”到“指尖经济”
- 火中涅槃景泰蓝-国礼景泰蓝
- 丁伟华:要让至尊瑰宝景泰蓝在海南根扎稳
- 如何让你的景泰蓝越放越值钱,如何保养景泰蓝
- 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 新中国的景泰蓝是谁发扬光大的?
- 2020景泰蓝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
- 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
- 景泰蓝,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风格和装扮
- 明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介绍
- 景泰蓝的“匠心”传世之旅
- 景泰蓝:让老百姓享用到实用化传统艺术

只因恩师林徽因临终之言 景泰蓝大师钱美华把一生都献给了景泰蓝
钱美华
那天的北平
阳光正好
刮着一溜小风
林徽因和梁思成
在海王村古文化市场转悠
相中了古玩摊上的
一个景泰蓝花瓶
瓶子虽历经沧桑
却依然色彩斑斓、闪耀晶莹
▲林徽因与梁思成
“二位有眼力
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
别处你见不到了
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
也撑不住, 快关张了”
老摊主一边把花瓶递给林徽因
一边遗憾地念叨:
“北京的景泰蓝
热闹了几百年
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
“这可是中华的瑰宝啊
怎能说绝就绝了呢?”
两人回家一合计
申请在清华营建系成立一个美术组
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
▲林徽因
时年25岁的钱美华
是林徽因的学生
也加入了这个小组
▲钱美华
他们一起跑遍京城
调查景泰蓝的生产状况
仅存的几个小作坊
几副小炉灶,产量极低
三五个老师傅,后继无人
他们拉着林徽因的手说:
你们救救景泰蓝吧
▲当时北京景泰蓝小作坊
那时候,林徽因已病得很厉害
但她还是强忍病痛
为景泰蓝四方奔走
她找出各种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
让大家分析研究
指导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
还成立了景泰蓝实验厂
把被迫改行拉黄包车的老师傅
一个个请回来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直到最后
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
还是放心不下
她只给钱美华留下一句话:
“景泰蓝是国宝
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病榻上的林徽因
老师的一句话
学生的一辈子
1958年
清华毕业的钱美华主动要求
到新成立的
北京市珐琅厂工作
为全面了解和学习景泰蓝
她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到故宫博物院
跟着当时的研究员沈从文先生学习
沈老给她出了个点子:
故宫景泰蓝宝物多
先把这些图案都临摹下来
▲钱美华与沈从文
存放景泰蓝的珍宝馆
一般不对外开放
钱美华就和工作人员商量好
把自己反锁里面
清早进去,晚上出来
时值隆冬
冷清的屋里寒气逼人
手一拿出来就冻僵了
毛笔一个个硬的像枣核
钱美华就搓搓手、哈哈气
把冰渣呵去一直画
坚持花了十几天
终于掌握了传统纹样的规律
还找到了很多失传的图案
回到工厂后的钱美华
没有在设计室里闭门造车
她深入到基层车间
跟着老师傅们一点点深入学习
还把景泰蓝的每一道工序列出来
制成表格
制胎、掐丝、烧焊、点蓝
烧蓝、磨光、镀金
7道大流程
108道小流程,
每个流程之中还有无数细节
掐丝
把扁铜丝按照图纸的花纹
用镊子掰成一段段弧形
然后用白芨糊
一点点粘在做好的铜胎上
这是景泰蓝工艺
最“魔幻”的一道
繁复的花纹
精细的工艺
是对人心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毫厘之间的作品
却需要几个小时
甚至几天的时间
点蓝
是把各种颜料点涂在器物上
师傅们不紧要洗净双手
避免手上的油脂污染
还要屏息凝神,十二分专注
稍有不慎
就会“崩蓝”,前功尽弃
因为点蓝技术的特殊性
以往的师傅们往往多留一手
防备着徒弟偷偷调色
钱美华却无所顾忌
以自己多年经验和美学知识
编写了第一部景泰蓝创作教材《景泰蓝创作设计》
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们传授配色方法
既要继承也要创新
既要有规矩
更要有突破
钱美华还在敦煌壁画中汲取灵感
与技术人员一起创新
开发出珊瑚红、碧玉
“地儿绿”等新颜色
让景泰蓝的色彩更为丰富
▲钱美华与景泰蓝一线技术人员合作
坚持人民美学的理念
研究出了4种施釉工艺
设计研发等多种造型
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
曾受国务院委托
设计亚太和平会议景泰蓝礼品
被郭沫若称为:
“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还参与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北京厅
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誉
曾评价她为“新中国景泰蓝第一人”
作品之一《周其垒》
器形传统简洁
丝工设计严谨考究
在1981年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
获得百花金杯奖
是全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
从而立之年
一直到退休
钱美华就在小小的厂房里
为了一句承诺
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
退休后
钱美华依旧停不下来
一有时间就不停地画
2009年
82岁高龄的钱美华
联袂两位设计大师
完成了集她一生功力的收官之作
——《和平尊》
▲钱美华景泰蓝作品《和平尊》
其中的一位设计师
便是钱美华的得意弟子
北京市珐琅厂第三任总工艺美术师:
钟连盛
“创新就是最好的继承”
他秉承师傅遗志
以现代美赋予景泰蓝时代的烙印
带领着珐琅厂的师傅们
誓将景泰蓝艺术发扬光大
这些师傅们
很多都是几十年工龄的老师傅
从上一辈开始
就跟景泰蓝结下了缘分
父亲点蓝,自己烧活
妻子掐丝
器物有魂魄
每一件器物
从设计到制作
到反复的点蓝、烧制
都需要匠人极致的付出
而每一个步骤
也都有着外人不可知的
枯燥和危险
“如果不是真的爱这一行
是坚持不下来的”
炉内温度高达600度,极易灼伤
珐琅厂安静的设计室里
年轻的小曾
正专心地画着设计图
她是钟连盛最钟爱的徒弟
也是景泰蓝工艺的新生代代表
她给景泰蓝注入年轻的血液
让宫廷珍品走向寻常百姓家
景泰蓝无疑是幸运的
它遇到了林徽因
遇到了钱美华
遇到了钟连盛、小曾
和无数个坚守在一线的景泰蓝师傅们
传承
远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它是几代人的坚守
是浓于血脉的拳拳匠心
勤苦一生,为景泰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默默奋斗了60多个春秋,获得的荣誉也数不胜数。但这名和善的老太太身上没有一点泰斗级大师的架子,素色的衬衫,温和的笑容,参加会议时脖子上仍挂着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大师级人物,才可以说是景泰蓝行业的泰斗,是大国的工匠。
钱美华遵从林徽因的遗愿,为景泰蓝艺术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毕生精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扬和崇敬。2010年3月31日,钱美华大师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她用60多年守护着景泰蓝,从年轻的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