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知识
- 银壶煮水喝,颠覆你的认知
- 女人长期戴手工银手镯,对身体有好处还是坏处?
- 戴手工银手镯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手工银手镯的制作过程
- 银手镯戴久了会有灵性吗?银手镯会认主人吗
- 银手镯的寓意是什么?新华村的银手镯多少钱?
- 戴银手镯有什么好处?戴银手镯需要注意什么?
- 银手镯有什么寓意?银手镯选什么图案寓意好
- 银壶新手必须知道的银壶养护方法
- 新华村寸字号的银手镯多少钱一克?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纯银手镯多少钱一克?足银银手镯多少钱一克?手工银手镯多少钱
- 新华村手艺人打造的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绝美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有人问泡茶用银壶好还是铁壶好?
- 为什么手工银壶手艺人不愿意做泡茶小银壶?
- 为什么银壶有这么多颜色?银壶色泽揭秘
- 手工银壶:开壶 养壶 常见问题答疑
- 为什么用“银壶”煮水的人容易长寿
-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
- 银壶、铜壶、铁壶的比较
- 选把银壶来泡茶,银壶应该怎么使用与保养?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中国最贵银壶拍卖TOP10:竟然有九把是日本银壶
- 今年贼便宜的银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发布
-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宁夏国宝级文物—波斯鎏金银壶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科学
-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 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色”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技艺
-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坚持手工制作景泰蓝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介绍
- 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
- 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 景泰蓝佳作庆建党百年,珐琅厂精品恭王府开展
- “皇家御用”景泰蓝,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之重礼
- 景泰蓝制作匠人:一门手艺坚守了40年
- 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 非遗工匠——景泰蓝
- 非遗瑰宝景泰蓝的纹样都有哪些涵义
- 景泰蓝秘匣《国色天香》介绍
- 2021新春景泰蓝文化消费体验季来啦
- 风华绝代景泰蓝-景泰蓝价格
- 大厂景泰蓝:从“指尖绝技”到“指尖经济”
- 火中涅槃景泰蓝-国礼景泰蓝
- 丁伟华:要让至尊瑰宝景泰蓝在海南根扎稳
- 如何让你的景泰蓝越放越值钱,如何保养景泰蓝
- 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 新中国的景泰蓝是谁发扬光大的?
- 2020景泰蓝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
- 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
- 景泰蓝,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风格和装扮
- 明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介绍
- 景泰蓝的“匠心”传世之旅
- 景泰蓝:让老百姓享用到实用化传统艺术

2018“银器时代—中国外销银器”亮相沈阳故宫博物院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与长沙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开展。展览分为“海外华品”“艺脉千年”“意趣相融”3个部分,以器物本身为出发点,从时代背景、工艺特色、中西风格等方面来讲述外销银器背后的故事,共展出精品外销银器105件(套)。
中国外销银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物类别,在中国银器发展史上,晚期的外销银器由于数量有限,又散落于西方国家的各个家族,一度被历史尘封,被误认为是西方银器。中国外销银器是指采用中国传统银器制作手艺,以西式器形为主,中式纹饰为辅,主要用于出口海外的银制器具。这类银器自18世纪海洋贸易时期逐步走向海外,延续了近200年。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介绍:“清代银器的外销与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密切相关。这些银器是中国历史上开拓海外贸易的见证,更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实物载体。”
沈阳网讯2月6日,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与长沙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分为“海外华品”、“艺脉千年”、“意趣相融”三个部分,以器物本身为出发点,从时代背景、工艺特色、中西风格等方面来讲述外销银器背后的故事,共展出精品外销银器105件套。
中国银器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至迟在战国时期就有银制品出现。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因材质稀少珍贵,色泽纯洁柔美而一直受到人们喜爱。与之相随的是,银器制作工艺也不断提升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工艺门类。
中国外销银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物类别,在中国的银器发展史上,晚期的外销银器由于数量有限,又散落于西方国家的各个家族,一度被历史尘封,被误认为是西方银器。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近代外销银器还湮没无闻,人们只知道有中国外销瓷器,而不知有中国外销银器。近年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中国近代外销银器已经引起了收藏家、学者和博物馆的重视,被评价为中国传统银器手工艺的最高峰。
“中国外销银器”是采用中国传统银器制作手艺,以西式器形为主,中式纹饰为辅,主要用于出口海外的银制器具。这类银器自18世纪海洋贸易时期逐步走向海外,延续了近200年。中国外销银器的出现并非偶然。晚清时期,海洋贸易迅速发展,强势的西方工商业占领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刺激着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外向性发展。基于开埠城市的外侨市场需求,中国银匠深挖民族特色,制造出了既满足西方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极致“中国美”的中国外销银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介绍:“清代银器的外销与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密切相关。2015年9月,我院引进过广州博物馆‘瓷路相逢——清代外销瓷上的中国情调与西方艺术’展,从外销瓷贸易的角度呈现18、19世纪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本次引进‘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这些银器同样是中国历史上开拓海外贸易的见证,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实物载体。”
“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将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展出至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