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知识
- 戴手工银手镯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手工银手镯的制作过程
- 银手镯戴久了会有灵性吗?银手镯会认主人吗
- 银手镯的寓意是什么?新华村的银手镯多少钱?
- 戴银手镯有什么好处?戴银手镯需要注意什么?
- 银手镯有什么寓意?银手镯选什么图案寓意好
- 银壶新手必须知道的银壶养护方法
- 新华村寸字号的银手镯多少钱一克?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纯银手镯多少钱一克?足银银手镯多少钱一克?手工银手镯多少钱
- 新华村手艺人打造的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绝美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有人问泡茶用银壶好还是铁壶好?
- 为什么手工银壶手艺人不愿意做泡茶小银壶?
- 为什么银壶有这么多颜色?银壶色泽揭秘
- 手工银壶:开壶 养壶 常见问题答疑
- 为什么用“银壶”煮水的人容易长寿
-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
- 银壶、铜壶、铁壶的比较
- 选把银壶来泡茶,银壶应该怎么使用与保养?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中国最贵银壶拍卖TOP10:竟然有九把是日本银壶
- 今年贼便宜的银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发布
-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宁夏国宝级文物—波斯鎏金银壶
- 为什么老壶友更偏爱“小银壶”
- 新手小白必看,手工银壶选购指南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科学
-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 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色”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技艺
-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坚持手工制作景泰蓝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介绍
- 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
- 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 景泰蓝佳作庆建党百年,珐琅厂精品恭王府开展
- “皇家御用”景泰蓝,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之重礼
- 景泰蓝制作匠人:一门手艺坚守了40年
- 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 非遗工匠——景泰蓝
- 非遗瑰宝景泰蓝的纹样都有哪些涵义
- 景泰蓝秘匣《国色天香》介绍
- 2021新春景泰蓝文化消费体验季来啦
- 风华绝代景泰蓝-景泰蓝价格
- 大厂景泰蓝:从“指尖绝技”到“指尖经济”
- 火中涅槃景泰蓝-国礼景泰蓝
- 丁伟华:要让至尊瑰宝景泰蓝在海南根扎稳
- 如何让你的景泰蓝越放越值钱,如何保养景泰蓝
- 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 新中国的景泰蓝是谁发扬光大的?
- 2020景泰蓝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
- 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
- 景泰蓝,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风格和装扮
- 明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介绍
- 景泰蓝的“匠心”传世之旅
- 景泰蓝:让老百姓享用到实用化传统艺术

国礼景泰蓝_掐丝珐琅的名称由来
一是在我国民间,几百年来,关于景泰蓝这种手工艺品早已深人人心。人们一提景泰蓝便知道指的是什么,这种工艺品在艺术特征、工艺制作和民族传统上都呈现出杰出的成就,已被国内外人士所熟悉,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
二是在国际上,景泰蓝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多人都知道景泰蓝是中国的一种手工艺术品,景泰蓝是一种制作工序繁多的装饰性制品,珐琅质里面有金属(铜),故英语还用copper-bodyenamel(铜体珐琅)来指景泰蓝。从这里也对以反映出国内外人士对北京景泰蓝的高超技艺和精湛艺术的高度评价。
三是从景泰蓝的发展沿革上看,至今专家学者均肯定宣德年间(1426-1435)的实物,再往前的所谓元代或明初实物是否存在尚有很大分歧。如果以明景泰年间为划分时间和所见实物为分水岭的话,那么显然是明景泰年之后的时间比此前的时间要长得多。
四是为较明显地区别于西方的所谓珐琅器,以及日本的七宝烧,以更加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五是国内有些专家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但同时认为景泰蓝这一俗名闻名中外。例如杨伯达著文述景泰蓝“这一工艺美术之花在我国土地上植根、开花六七百年来,以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绚晌的艺术光彩闻名中外。现在,提起北京的特种手工艺品景泰蓝,几乎没有什么人会感到陌生了”。还有专家论述“民间俗称景泰蓝。景泰蓝一名可能起于北京掐丝珐琅行业,后来,逐步扩散,通行邻里,并见诸文献档案, 终于取代了掐丝珐琅这一术语,现已为海内外所承认,其内涵也有所扩大”。这段文字表露出,从广义讲,景泰蓝不仅包括掐丝珐琅,其内涵也在扩大,其他的铜(含佥银)胎珐琅制品也已经包括在内。
六是所谓“大食窑”、“鬼国嵌”等。“大食”是中国史籍对西亚阿拉伯帝国的称谓,是波斯文的音译。“佛 郎”即“拂葙”,是中国史籍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称谓,“佛郎嵌”是指东罗马帝国的掐丝珐琅。这种对景泰蓝的解释,只是说中国的景泰蓝从国外传入,更不是明确的对景泰蓝的解释。从历史上看,我国对景 泰蓝的称谓颇多,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铜胎珐琅器具的记载,是南宋时顾文荐 所著《负喧杂录》,文中加以描述后,将它附于琉璃之列。元代吴渊颖《咏大食窑瓶》诗,将其称为大食瓶。 明初曹昭撰《格古要论》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佛郎嵌。宣德时《宣德鼎彝谱》仅以“鼎彝作磁坳色”带 过,也有称作翠瓶、翠炉者。景泰末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记为“俗呼鬼国嵌”。明末崇祯圩间(1628-1644)和清代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三朝,一般称之为珐琅或发(法)蓝。而景泰蓝这一称谓目前所见的最早记录是雍正六年(1728),在《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 花篮舂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已经把景泰时期的金属胎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从对景泰蓝这一称谓看,是经过多少年的演变后,才逐渐成为掐丝珐琅(或曰金属胎珐琅器)的代名词而广泛地流传开来。
虽然对这一名称的具体界定有种种解释,但它毕竟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又被国内外人士所熟悉运用,也可以说是人们赋予这种手工艺品的一种特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