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知识
- 我国手工银壶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 银壶煮水喝,颠覆你的认知
- 女人长期戴手工银手镯,对身体有好处还是坏处?
- 戴手工银手镯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手工银手镯的制作过程
- 银手镯戴久了会有灵性吗?银手镯会认主人吗
- 银手镯的寓意是什么?新华村的银手镯多少钱?
- 戴银手镯有什么好处?戴银手镯需要注意什么?
- 银手镯有什么寓意?银手镯选什么图案寓意好
- 银壶新手必须知道的银壶养护方法
- 新华村寸字号的银手镯多少钱一克?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纯银手镯多少钱一克?足银银手镯多少钱一克?手工银手镯多少钱
- 新华村手艺人打造的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绝美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有人问泡茶用银壶好还是铁壶好?
- 为什么手工银壶手艺人不愿意做泡茶小银壶?
- 为什么银壶有这么多颜色?银壶色泽揭秘
- 手工银壶:开壶 养壶 常见问题答疑
- 为什么用“银壶”煮水的人容易长寿
-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
- 银壶、铜壶、铁壶的比较
- 选把银壶来泡茶,银壶应该怎么使用与保养?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中国最贵银壶拍卖TOP10:竟然有九把是日本银壶
- 今年贼便宜的银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发布
-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科学
-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 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色”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技艺
-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坚持手工制作景泰蓝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介绍
- 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
- 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 景泰蓝佳作庆建党百年,珐琅厂精品恭王府开展
- “皇家御用”景泰蓝,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之重礼
- 景泰蓝制作匠人:一门手艺坚守了40年
- 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 非遗工匠——景泰蓝
- 非遗瑰宝景泰蓝的纹样都有哪些涵义
- 景泰蓝秘匣《国色天香》介绍
- 2021新春景泰蓝文化消费体验季来啦
- 风华绝代景泰蓝-景泰蓝价格
- 大厂景泰蓝:从“指尖绝技”到“指尖经济”
- 火中涅槃景泰蓝-国礼景泰蓝
- 丁伟华:要让至尊瑰宝景泰蓝在海南根扎稳
- 如何让你的景泰蓝越放越值钱,如何保养景泰蓝
- 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 新中国的景泰蓝是谁发扬光大的?
- 2020景泰蓝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
- 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
- 景泰蓝,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风格和装扮
- 明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介绍
- 景泰蓝的“匠心”传世之旅
- 景泰蓝:让老百姓享用到实用化传统艺术

数百年的景泰蓝能传承下来 它被传承600年的奥秘是什么?
600多年前景泰蓝和珐琅以其精美华贵吸引了明朝皇帝的眼球,而直接被升级为宫廷御用之物,仅有大功的重臣可能被赏赐一件景泰蓝,从明初到清末一直都是宫廷重器。景泰蓝的精美而不失皇族典雅大气。
从元末由大食传入中国,元代景泰蓝存世相当少,明朝开始景泰蓝开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明朝景泰蓝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或是珐琅原料上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并被列为宫廷御用品,景泰蓝之名也由此而来。清代康雍乾三朝,景泰蓝的发展达到巅峰,并且画珐琅也传入中国并迅速达到高潮。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不但说明了景泰蓝价值高贵的同时,也说明了在收藏界,景泰蓝的地位高于官窑器。景泰蓝因历代皇帝的喜爱而一直是皇家独享,现如今依旧是尊贵的体现。
景泰蓝作为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传承至今,景泰蓝已经成为国家顶级礼品,让全世界去了解它,让它独特的艺术与文化气息感染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
"景泰蓝"三个字的组合非常微妙。"景",景色、景观、景致,是人们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泰"则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主观感受,例如人们常说的"国泰民安";然而"蓝"又回归到极为具象的视觉感受。"景泰蓝"三个字成为一件器物的代称,给人的感受是多重的,与此同时这一发源于欧洲,被国人发扬光大的宫廷艺术也经历着戏剧性的起伏命运。
古朴典雅、精美华贵的景泰蓝,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然而这项技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却濒临没落。
那时的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偶然得知,夫妻两马上成立美术组。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们基本摸清了北京仅存的,几家作坊和景泰蓝生产情况,这些厂子大都处于倒闭边缘,新老艺人青黄不接。
一个老师傅听说林徽因,他们是为恢复景泰蓝工艺做调查的,激动得老泪纵横,握着林徽因的手说:"你们救救景泰蓝吧!" 他们还在崇文门外喜鹊胡同3号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蓝的国营特艺实验厂,将许多散落民间的景泰蓝艺人请进厂参加实验,当时有几位老师傅被迫改行拉黄包车了,被请回厂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时用于景泰蓝的图案,只有荷花、牡丹花和勾子莲那么几种,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中国的装饰图案,始终是在千变万化中发展着,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让大家学习研究。
图案单调,缺乏创新,而要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族艺术,最关键是调整生产结构,全面更新设计,才能起死回生。
后来他们又多次到景泰蓝作坊调查研究,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一道一道工序跟着老艺人们干活,熟悉每一个工艺流程,在林徽因的指导下,美术组为景泰蓝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突破了以往单调的荷花、牡丹图。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小组终于研究出新中国第一批景泰蓝,被郭沫若称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可以说,没有林徽因、梁思成,就没有珐琅厂的今天。
在这个研究组里还有位年轻的姑娘叫钱美华,师从师从林徽因, 主研工艺美术。在清华学习期间,梁思成、林徽因大师的学识和思想境界,对钱美华的影响非常大,也奠定了她终生追求的目标。
钱美华和沈从文
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一辈子,她遵循导师的遗愿,"一定要把景泰蓝传承发展下去"。
钱美华见识到了景泰蓝工艺的纷繁复杂,她把车间的每一道工序列出来制成了表,车间大工序分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7道,小的流程共有108道,而每一道小流程,又分为很多个细节。
"点蓝"这道程序,是把各种颜料点涂在器物上,师傅们不紧要洗净双手,避免手上的油脂污染,还要屏息凝神,十二分专注,稍有不慎,就会"崩蓝",前功尽弃。
早先的作坊里都是师傅带着徒弟拓样,点蓝师傅们也还有点保守,都是在手心里调色,不肯全部告诉徒弟。
钱美华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景泰蓝创作教材《景泰蓝创作设计》,并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造型,纹样规律和配色方法,用她的话说,就是"工艺美术也要解放思想"。
在《非凡匠心》一期节目,张国立和两位嘉宾亲自体验了景泰蓝极为细致、繁复的流水线工艺。他感慨到:"点蓝时,一个是掐丝缝隙那么小,每一个颜色都不一样,还要去做渐变,有的时候手稍微抖一点,颜色就串了,一天下来头晕眼花。详细地了解景泰蓝的生产过程,让我们更加敬佩这些为景泰蓝工艺传承发展做贡献的珐琅厂所有技师们。"
殊不知他们拜访的老技师,林徽因的第二代弟子钟连盛从事这项技艺一干就是三四十年。而第一代弟子钱美华,用六十多年守护着景泰蓝,从年轻的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林徽因和钱美华师徒都与景泰蓝结缘,并为之付出了所有。
三代人,景泰蓝工匠人守着这一方古旧的天地,传承古法、创新发展,一代代景泰蓝人才是景泰蓝工艺百年发展史中,最为闪耀的晶莹之光。"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是值得鉴赏、收藏、也是送礼的最佳艺术品珍品。APEC会议上,国家送给外国领导人的礼品就是景泰蓝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