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知识
- 银壶煮水喝,颠覆你的认知
- 女人长期戴手工银手镯,对身体有好处还是坏处?
- 戴手工银手镯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手工银手镯的制作过程
- 银手镯戴久了会有灵性吗?银手镯会认主人吗
- 银手镯的寓意是什么?新华村的银手镯多少钱?
- 戴银手镯有什么好处?戴银手镯需要注意什么?
- 银手镯有什么寓意?银手镯选什么图案寓意好
- 银壶新手必须知道的银壶养护方法
- 新华村寸字号的银手镯多少钱一克?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纯银手镯多少钱一克?足银银手镯多少钱一克?手工银手镯多少钱
- 新华村手艺人打造的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绝美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有人问泡茶用银壶好还是铁壶好?
- 为什么手工银壶手艺人不愿意做泡茶小银壶?
- 为什么银壶有这么多颜色?银壶色泽揭秘
- 手工银壶:开壶 养壶 常见问题答疑
- 为什么用“银壶”煮水的人容易长寿
-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
- 银壶、铜壶、铁壶的比较
- 选把银壶来泡茶,银壶应该怎么使用与保养?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中国最贵银壶拍卖TOP10:竟然有九把是日本银壶
- 今年贼便宜的银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发布
-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宁夏国宝级文物—波斯鎏金银壶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科学
-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 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色”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技艺
-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坚持手工制作景泰蓝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介绍
- 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
- 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 景泰蓝佳作庆建党百年,珐琅厂精品恭王府开展
- “皇家御用”景泰蓝,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之重礼
- 景泰蓝制作匠人:一门手艺坚守了40年
- 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 非遗工匠——景泰蓝
- 非遗瑰宝景泰蓝的纹样都有哪些涵义
- 景泰蓝秘匣《国色天香》介绍
- 2021新春景泰蓝文化消费体验季来啦
- 风华绝代景泰蓝-景泰蓝价格
- 大厂景泰蓝:从“指尖绝技”到“指尖经济”
- 火中涅槃景泰蓝-国礼景泰蓝
- 丁伟华:要让至尊瑰宝景泰蓝在海南根扎稳
- 如何让你的景泰蓝越放越值钱,如何保养景泰蓝
- 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 新中国的景泰蓝是谁发扬光大的?
- 2020景泰蓝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
- 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
- 景泰蓝,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风格和装扮
- 明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介绍
- 景泰蓝的“匠心”传世之旅
- 景泰蓝:让老百姓享用到实用化传统艺术

细说明清景泰蓝4个时期各自特点:从初创-衰落的掐丝珐琅工
景泰蓝(即铜胎掐丝珐琅器)是在公元13世纪末随元代蒙古族统治者由阿拉伯半岛传入我国的,当时人们称之为“大食窑”器,或“鬼国窑”。嗣后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快接受并掌握了“大食窑”器的制作技术,在传统工艺品制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铜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
掐丝珐琅冰梅锦纹扁瓶▲
景泰蓝浑厚,绚丽,具有富丽堂皇的气派,非常适合于贵族阶层的审美情趣,至明代景泰年间广泛流传,并以蓝色为珍,故名。嗣后的帝王均在宫中设立专门烧造机构,遂使景泰蓝声名大振。根据其沿革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景泰蓝的制作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掐丝珐琅四瓣海棠瓶▲
一.初创时期(元末至明代宣德年间)
这时的制作风格与工艺特征是:釉料系用舶来品的珐琅釉,气泡少,细腻光亮,透明度高,鲜艳温润而不失浓郁醇厚,图案纹饰多缠枝莲,单线色勒,疏朗而奔放,器胎厚重,偶尔也有以赤金制胎的,器型的简约朴实与同时期的瓷器造型基本一致。
清 景泰蓝仙鹤▲
二.发展成熟时期(明代景泰年间至正德年间)
铜器的冶炼到宣德时已达到当时历史的顶峰,景泰时期制作工艺很难有新的突破。为此,他就在颜色上另辟蹊径,当时官内的所有御用具及装饰品,一律使用景泰蓝器,其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成化子承父业,遗风不改,继续烧制景泰蓝,所以景泰蓝制品以景泰、成化两朝的数量最多。
清乾隆 掐丝珐琅花蝶寿字圆盒▲
从景泰年间至明中期的景泰蓝,珐琅釉较早期显得暗淡,缺乏晶莹透明感,釉面的气泡增加,色彩纯正而无早期的那种“流釉”现象。纹饰图案趋于繁缛,达到高度成熟的境界。
清乾隆 画珐琅花果瓜蝶高足盘▲
明中晚期的嘉靖至万历年间以后,景泰蓝制作在数量、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成化时期相比,只是偶尔烧造而已。此时的景泰蓝,图案纹饰繁缛且多吉祥图饰,铜胎变薄,掐丝粗细不匀。
三.鼎盛时期(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
康熙时期的景泰蓝逐步脱离了明代景泰蓝的暧色格调,改正了掐丝不匀,胎骨轻薄的缺陷,技艺娴熟,清代的景泰蓝制作基本上沿着这一路子发展。乾隆时期景泰蓝制作生产发展到了巅峰,这一时期除了清官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外,还在广州、扬州、九江等地生产。其胎骨厚重坚实,形态敦厚,珐琅釉质精细而不透明,发色纯正。乾隆早期浓郁,中、晚期趋浅淡典雅。掐丝工艺的线条工整,细腻流畅,均以双勾技法来勾勒图案花纹。同时,磨光、鎏金的技术更加精细,达到了“圆润坚实,金光灿烂”的境地,充分显示皇家富贵的气派和金碧辉煌的效果。
清 镶金里珐琅盅▲
乾隆时期的景泰蓝还与竹木牙雕、漆器等工艺品相结合。如在紫檀木、红木等家具中嵌入景泰蓝饰,在挂屏上装饰一些景泰蓝山水、花鸟鱼虫等,还有用开光的形式在景泰蓝中嵌人珠宝、瓷画等。
掐丝珐琅兽面纹四耳瓶▲
四.衰落时期(清代至民国)
景泰蓝的制作到了乾隆晚期逐步走向衰落,嘉庆至道光年间时无所创新,同治以后清廷用的景泰蓝均靠民间作坊来供应,内务府造办处已名存实亡。
这一时期所制作的景泰蓝胎体较轻,釉面光滑,气泡极少,但欠温润、光泽和厚度,并开始采用了电镀镀金工艺,降低了成本。
文章选自 / 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2017/6/14
原文链接 / 明清景泰蓝4个时期各特点:从初创-衰落,同治时竟靠民间作坊来供应。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是值得鉴赏、收藏、也是送礼的最佳艺术品珍品。APEC会议上,国家送给外国领导人的礼品就是景泰蓝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