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知识
- 戴手工银手镯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手工银手镯的制作过程
- 银手镯戴久了会有灵性吗?银手镯会认主人吗
- 银手镯的寓意是什么?新华村的银手镯多少钱?
- 戴银手镯有什么好处?戴银手镯需要注意什么?
- 银手镯有什么寓意?银手镯选什么图案寓意好
- 银壶新手必须知道的银壶养护方法
- 新华村寸字号的银手镯多少钱一克?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纯银手镯多少钱一克?足银银手镯多少钱一克?手工银手镯多少钱
- 新华村手艺人打造的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绝美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有人问泡茶用银壶好还是铁壶好?
- 为什么手工银壶手艺人不愿意做泡茶小银壶?
- 为什么银壶有这么多颜色?银壶色泽揭秘
- 手工银壶:开壶 养壶 常见问题答疑
- 为什么用“银壶”煮水的人容易长寿
-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
- 银壶、铜壶、铁壶的比较
- 选把银壶来泡茶,银壶应该怎么使用与保养?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中国最贵银壶拍卖TOP10:竟然有九把是日本银壶
- 今年贼便宜的银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发布
-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宁夏国宝级文物—波斯鎏金银壶
- 为什么老壶友更偏爱“小银壶”
- 新手小白必看,手工银壶选购指南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科学
-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 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色”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技艺
-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坚持手工制作景泰蓝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介绍
- 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
- 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 景泰蓝佳作庆建党百年,珐琅厂精品恭王府开展
- “皇家御用”景泰蓝,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之重礼
- 景泰蓝制作匠人:一门手艺坚守了40年
- 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 非遗工匠——景泰蓝
- 非遗瑰宝景泰蓝的纹样都有哪些涵义
- 景泰蓝秘匣《国色天香》介绍
- 2021新春景泰蓝文化消费体验季来啦
- 风华绝代景泰蓝-景泰蓝价格
- 大厂景泰蓝:从“指尖绝技”到“指尖经济”
- 火中涅槃景泰蓝-国礼景泰蓝
- 丁伟华:要让至尊瑰宝景泰蓝在海南根扎稳
- 如何让你的景泰蓝越放越值钱,如何保养景泰蓝
- 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 新中国的景泰蓝是谁发扬光大的?
- 2020景泰蓝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
- 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
- 景泰蓝,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风格和装扮
- 明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介绍
- 景泰蓝的“匠心”传世之旅
- 景泰蓝:让老百姓享用到实用化传统艺术

中国瓷器瑰宝珐琅彩鉴赏 景泰蓝和珐琅的区别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在中国古代,由于珐琅器最初从大食国(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有白衣大食(661-749),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749-1158),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910年以后又有以开罗为首都的法蒂玛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后则是塞尔柱王朝(1158-1258))传来,因此称之谓“大食窑,鬼国窑”。之后虽称谓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不同写法,如“佛郎嵌”、“鬼国嵌”、“法蓝”、“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但发音基本一致,基本统一为“珐琅”。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经雍乾二世,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根、开花、结果。我们知道,为清御窑厂生产的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技艺出众之人,他们凭着出众的技艺,在盛世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若技艺拔尖者,多不愿隶属御窑差役,其原因在于御窑工价固定,不会随市场价上升下扬,机制不灵活,且收入并不比自己经营获利更多。
珐琅彩瓷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器上而创新的一种彩瓷。珐琅彩瓷在清廷档案中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珐琅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极其精细的彩绘瓷器。 珐琅彩瓷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烧制。所需图案纹样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所以,珐琅彩瓷不仅胎瓷制作精良,其纹样设计绘画敷色也绝非一般民间艺匠可望其项背,艺术水准之高之雅也非其它瓷器可比肩,尤其是以宫内密制的珐琅颜料绘制,由宫廷造办处烧制,而且几乎没有重复件,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谓精美绝伦、世间罕见。
由于其绘制烧造均在宫廷内完成,工艺极其复杂,工本十分昂贵,数量极为稀少,成为仅供紫禁城内皇帝后妃们赏玩的“御用瓷”。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三年(1724年),皇上赐给暹罗(今泰国)国王各色官窑瓷器共146件,其中仅有一件是珐琅彩瓷。内廷大臣年羹尧多次恳求才获赐给一、二件。乾隆皇帝甚至颁御旨“庶民弗得一窥”。可见清代宫廷珐琅彩瓷该是何等珍贵。
珐琅彩瓷的创烧开辟了我国陶瓷历史一片全新的天地。
珐琅彩瓷的工艺创新将我国彩瓷艺术推上了一个历史的峰巅。
珐琅彩瓷的诞生创造了皇室宫廷艺术的绝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