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知识
- 银壶煮水喝,颠覆你的认知
- 女人长期戴手工银手镯,对身体有好处还是坏处?
- 戴手工银手镯的好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手工银手镯的制作过程
- 银手镯戴久了会有灵性吗?银手镯会认主人吗
- 银手镯的寓意是什么?新华村的银手镯多少钱?
- 戴银手镯有什么好处?戴银手镯需要注意什么?
- 银手镯有什么寓意?银手镯选什么图案寓意好
- 银壶新手必须知道的银壶养护方法
- 新华村寸字号的银手镯多少钱一克?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纯银手镯多少钱一克?足银银手镯多少钱一克?手工银手镯多少钱
- 新华村手艺人打造的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银子才几块钱一克,为何手工银壶那么贵?
- 绝美手工银壶的独特魅力
- 有人问泡茶用银壶好还是铁壶好?
- 为什么手工银壶手艺人不愿意做泡茶小银壶?
- 为什么银壶有这么多颜色?银壶色泽揭秘
- 手工银壶:开壶 养壶 常见问题答疑
- 为什么用“银壶”煮水的人容易长寿
-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
- 银壶、铜壶、铁壶的比较
- 选把银壶来泡茶,银壶应该怎么使用与保养?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中国最贵银壶拍卖TOP10:竟然有九把是日本银壶
- 今年贼便宜的银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发布
-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把银壶?
- 宁夏国宝级文物—波斯鎏金银壶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科学
-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 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色”
- 故宫景泰蓝藏品中蕴含的古代技艺
-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坚持手工制作景泰蓝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介绍
- 北京传统技艺——景泰蓝
- 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 景泰蓝佳作庆建党百年,珐琅厂精品恭王府开展
- “皇家御用”景泰蓝,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之重礼
- 景泰蓝制作匠人:一门手艺坚守了40年
- 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 非遗工匠——景泰蓝
- 非遗瑰宝景泰蓝的纹样都有哪些涵义
- 景泰蓝秘匣《国色天香》介绍
- 2021新春景泰蓝文化消费体验季来啦
- 风华绝代景泰蓝-景泰蓝价格
- 大厂景泰蓝:从“指尖绝技”到“指尖经济”
- 火中涅槃景泰蓝-国礼景泰蓝
- 丁伟华:要让至尊瑰宝景泰蓝在海南根扎稳
- 如何让你的景泰蓝越放越值钱,如何保养景泰蓝
- 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 新中国的景泰蓝是谁发扬光大的?
- 2020景泰蓝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
- 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
- 景泰蓝,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风格和装扮
- 明清两代的北京景泰蓝介绍
- 景泰蓝的“匠心”传世之旅
- 景泰蓝:让老百姓享用到实用化传统艺术

景泰蓝手工匠人:传承数百年的技艺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韩靖)北京南城,出了景泰地铁站向东,穿过一条嘈杂的林荫路,在十字路口南侧有一个不起眼的大院,这里就是北京珐琅厂,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这座1956年建成的老厂以生产景泰蓝而闻名,院子角落里陈列的旧机器见证了这里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游客在景泰蓝精品展示厅参观(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6月11日,在珐琅厂一层的景泰蓝精品展示厅里,陈列着做工精美的景泰蓝艺术品,当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访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二层的景泰蓝生产车间则显得格外安静,几十名技师正在各自的工位上专注地工作。
景泰蓝点蓝工艺(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制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并焊在胎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经过焙烧、磨光、镀金等加工工序而成的器物。
阎坤正在工作(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车间里,坐在靠过道工位上的阎坤是一位掐丝工种的高级技师,她对照着设计图纸,用专用的镊子将柔软而有韧性的扁铜丝掐出各种图案。掐丝是重要一环,阎坤介绍,掐丝要和图纸高度吻合,图纸是平面的,但胎型是有弧度的,这对接缝的处理要求很高,“所以掐丝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
阎坤正在和同事沟通掐丝工艺细节(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今年59岁的阎坤在珐琅厂已经工作了40年,当年和她一起进厂的同事如今只剩下她一个人,说起为何能在一个岗位上坚持40年,她只说了两个字:喜欢。
景泰蓝掐丝工艺(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景泰蓝掐丝工艺(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这个工厂大院对于儿时的阎坤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她的父亲曾经也是这里的一位景泰蓝制作技师,小时候,她经常跟着父亲来车间里玩耍,高中毕业后自己也来到了珐琅厂工作。
阎坤向记者介绍自己参与制作的景泰蓝作品(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那个时候学徒要学3年,一个师傅要带十几个徒弟,所以要想学到真本事常常要“偷学”,“白天师傅在做活,大家都在旁边看,等师傅做完了自己再边做边研究,那时候学徒靠的是悟性和灵性。”阎坤说。
阎坤向记者介绍自己参与制作的景泰蓝作品(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阎坤经常用慢工出细活儿来形容掐丝工艺,“坐得住”也是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她常常会专注手里的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至于忘记下班时间。而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也让她在生活中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阎坤说:“去赏花的时候,别人看的是颜色,而我看的是花的纹理,比如菊花分很多种,我都能用掐丝工艺表现出来。”
工作人员对照图纸讨论工作细节(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随着时代的变迁,景泰蓝工艺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也在不断发展,如今的景泰蓝,早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传统纹样的瓶瓶罐罐,小到首饰,大到建筑装饰,景泰蓝工艺都可以体现。但不管创意和功能如何变化,景泰蓝制作的传统工艺一直没有变。阎坤说,景泰蓝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动力来源于一代代制作技师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热爱。